每个人来到世上都肩负着一定的人生使命,从开始帮助儿子到后来帮助残疾孩子,这家人在“为爱行走”的道路上绽放着温暖的光芒。
文
周文平
南京珍珠泉风景区,“走”来一群特殊的孩子:有的走得跌跌撞撞,好像刚学步的婴儿;有的坐在轮椅上,脖子上挂着水杯;有的反应迟钝,目光呆滞……游客们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领队潘龙银却毫不在意,大声说:“孩子们,我们来一起拍手,看看有什么奇迹发生!”
孩子们纷纷拍手,只见一串串珍珠似的水泡从泉眼里不停地冒上来。“哇,好神奇!”“太漂亮啦,比珍珠还美!”他们的眼里闪着光,一边欢呼一边更加用力地拍手。一旁陪同的父母们看着眼前的这一幕,有的人欣慰地笑,有的人感动地哭。
潘龙银完全能理解这些父母的心情,因为她也有一个这样的特殊孩子。
狠心妈妈和脑瘫儿子
潘龙银的儿子赵文杰8个月大时,被确诊患有脑瘫。亲朋好友都劝她放弃治疗,可她是一个不信邪的妈妈,坚持抱着儿子四处求医。
花光所有积蓄后,潘龙银开始“偷师”。因为医生为病人按摩时不允许他人在场,如果后面没人排队,潘龙银就请求医生:“您帮忙再多给我的孩子按几分钟吧!”几分钟对一个残疾孩子来说很宝贵,医生能理解妈妈的心。潘龙银趁机和医生聊聊天,医生便告诉她怎样把孩子的头摆正,怎样为他揉胳膊、捏脚……她认真地观察医生的按摩手法,默默记在心里。
回家后,潘龙银开始按照医生的手法给儿子按摩。因为力道拿捏不好,刚开始时经常弄得孩子哇哇大哭。爷爷奶奶心疼孙子,指责潘龙银:“他是个残疾孩子,有你这么狠心的妈吗?”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潘龙银何尝不心疼?“正因为他是残疾孩子,我才这样对他。他现在有我们照顾,将来我们老了他怎么办?”潘龙银苦口婆心地劝说公婆,但没人理解她,就连丈夫赵胜利也站在父母一边。
她毫不退缩,制定了严格的计划,坚持每天早晚帮儿子按摩,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随着手法的娴熟,儿子渐渐适应了她的按摩。
儿子5岁那年的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准备吃年夜饭,潘龙银突然发现儿子不见了。“刚才还在这儿呢!”大家慌了神,赶忙四处寻找。只见院子里,小文杰正推着烟花筒一瘸一拐地向前走。“天啊!他会走了?我儿子会走了!”潘龙银激动地抱起儿子,小文杰指着天上绽放的美丽烟花,“呀呀”地咧着嘴笑出了声。那一刻,全家人抱头痛哭,家人也终于理解了她的良苦用心。
潘龙银除了每天继续为儿子按摩外,还教他说话、写字、守规矩懂礼貌。小文杰虽然能够独立行走,但因为脑瘫走起路来一脚高一脚低。“妈妈,为什么他们总盯着我们看呢?”每次外出,他发现背后总有些异样的目光。“那是因为你长得帅呀!”潘龙银笑着说。
儿子上小学后,因为有爷爷陪读,潘龙银就放心地去上班了。一天放学回家,赵文杰心情很低落:“妈妈,我不想上学了!”“大家都骂我瘸子……”赵文杰的眼里含着泪。
潘龙银一阵心酸,但马上调整好情绪,笑着对儿子说:“那是小朋友不了解你的情况,明天妈妈去和老师说一下。”原来,课间赵文杰只和爷爷玩儿,其他小朋友都躲得远远的。儿子不仅没有融入集体,反而被孤立。为了帮儿子融入集体,潘龙银不再让爷爷陪读,同时请求老师的帮助。老师在课堂上告诉孩子们要关心爱护赵文杰。从此,同学们不再排斥他,他的性格越来越开朗,学习更有劲头,还多次获得奖状。
其实在潘龙银生活的村子里,像赵文杰这样能够上学的残疾儿童是少数,大多数残疾孩子只能待在家里。父母忙于生计,对他们疏于照顾,甚至有些父母已经放弃了他们。有的孩子很久不换衣服,身上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有的孩子头发蓬乱,长长的指甲里满是污垢;严重的脑瘫患儿,只能每天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一望就是一整天……
陪伴儿子一路走来,潘龙银能深刻体会到残疾人家庭的不易和残疾孩子的孤独。年,赵文杰进入中华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网络维护与管理,不用妈妈操心了。潘龙银有了时间和精力,当年就找到5个残疾家庭共同组建了“为爱行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