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脑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特殊儿童缺失的安全感要找回来中国青 [复制链接]

1#

扫一扫看视频

年,美国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哈洛的恒河猴实验,把新生猴子与母猴分离,重新安排两个母亲,一个是布做成的猴子,一个是铁丝做成的猴子,一个柔软,一个刚硬,铁丝猴子的胸前挂着奶水,布猴子没有。研究发现在铁丝母猴身边的幼猴除了吃奶以外大多数时间会跑到绒布母猴那里,这就是安全感的建立。

在“儿童福利机构管理与发展高级研修班”交流中,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副院长吴捷引用了上述“哈洛的恒河猴实验”。吴捷表示,特殊儿童心理问题的背后是严重的安全感的缺失。儿童福利院的孩子要特别注意安全感的培养,因为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当心:杭州自闭症儿童数量上升

郑州儿童福利院院长李燕发现,很多福利院的孩子长大后,有的甚至已经外出工作了,仍不愿离开福利院,这让他们很为难。

谈到办特殊教育学校李燕脑海中总会想起那件印象深刻的故事。

“有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孩子,上学的需求特别迫切,我们帮他联系了福利院附近的一所小学。”李燕说,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在一楼,上卫生间、出行都有老师帮助。随着年级递增教室楼层也在增高,他就没办法继续上学了。

李燕和同事经过多次与学校协调,最后福利院给学校修了一条无障碍通道。“我们知道这些特殊孩子对于上学的需求有多么急切,可很多时候协调学校特别困难。”面对类似的情况,李燕有些无奈。

张燕提到,年杭州的在册自闭症学生人数人,这只是小学1~6年级的,不包括初高中的,总体数量在直线上升。

一个自闭症儿童家长曾向杭州启明星儿童康复中心张燕咨询,孩子四年级了仍未交到一个朋友,课间休息总是喜欢一个人看书,作为家长是否应该鼓励孩子出去玩?

“自闭症儿童的核心问题是社会交往的障碍,不擅长与人沟通交流”,张燕认为,有没有朋友是家人和外人的眼光,但是对孩子来说,看书很安全、安逸。“孩子的这种特质也是他们自身的优势,可以专注做一件事情”。

另一个让张燕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自闭症孩子。

孩子很喜欢水,学校门口有喷水池,他每天早上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把衣服脱光冲到喷水池前。小孩的爸爸为了看护儿子辞掉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组建了前后有10人左右的孩子成为这个男孩的公益小天使。半年后,爸爸成功撤离了学校。

在帮助特殊儿童的路上,张燕和同事们一直在努力说服那些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些特殊孩子的人,“如果你带着关爱的心靠近他们,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我们身边的天使。”

吴捷分析,特殊儿童由于生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及自卑心理,他们会认为在社会上难以独立平等的生活。所以儿童福利院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避免由于缺陷或障碍淹没、阻碍了特殊儿童其他方面才能的发展和潜力的发挥。

吴捷谈到,解决特殊儿童的心理问题首先要做好特教工作,满足孩子们最基本的需求。

“无论是脑瘫、失常、智障等各种问题的孩子都有需求,除了要吃饱,最直接的是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吴捷强调,要用新的角度看孩子的特点,老师从新的视角下手与孩子沟通。比如孩子不愿意去升旗,或许可以把批评换成希望他做得更好。“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重视了,他会有所改变”。

在杂志《柳叶刀》上,吴捷曾看到这样一个研究,孩子在童年被抛弃、被虐待,他的大脑结构会发生变化。吴捷举例,类似孩子杀害亲戚、杭州保姆放火事件,大家都往往会忽略心理分析,更多的是从法律方面找线索。

“一定要分析哪些因素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我们要找到根源。孩子们的成长需要一个保持身心都健康的平衡状态。一般生理有残疾的心理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这源于难以改变的生理缺陷带来的自卑感。”吴捷总结说。

探索特殊儿童心理问题应对:因材施教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曾凡林提出用积极心理学视角对待特殊儿童——因材施教。

他解释,优势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提示每个孩子的优势不同,因此在受教育过程中的表现也不同,每个儿童都是具有特殊优势和智能的个体,在对特殊儿童进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