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脑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胃痛方证思路 [复制链接]

1#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以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多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而发病,往往兼见胃脘部痞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症,常反复发作,久治难愈。本病初发多属实证,其病位主要在胃,间可及肝,常见胃气壅滞、肝胃气滞、肝胃郁热、瘀血阻滞等证:病久常见虚证,病位主要在脾,常见胃阴不足、脾胃虚寒等证;亦有虚实夹杂者,或脾胃同病,或肝脾同病。治法上

常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基本原则,邪实者以祛邪为急,正虚者以扶正当先,虚实夹杂者又应邪正兼顾。凡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痉挛、胃下垂、胃癌,以及部分肝、胆、胰疾病,见有胃脘部位疼痛者均可参照本章内容辨证论治。

李玉奇:消痈汤

*芪20g,*参20g,薏苡仁20g,甘草6g,白蔹15g.羊角屑15g,蚕砂15g,*连5g,桃仁10g,丹参15g,莪术10go

扶正补脾,祛腐生新。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脘痛,属脾虚瘀阻者。水煎服,每日1剂。

李老受《*帝内经》《圣济总录》等启发,通过临床经验总结,认为萎缩性胃炎的成因是由郁变瘀,由瘀变腐,由腐而成痈。在治疗上主张从痈论治,采用扶正补脾、祛腐生新之法。方中*芪、*参、薏苡仁、甘草以扶正健脾;白蔹、羊角屑、蚕砂、*连清热解*化腐;桃仁、丹参、莪术祛瘀生新。全方共奏扶正补脾、祛腐生新之功。[刘华珍,徐子亮.李玉奇教授辨治慢性胃病经验[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8(4)

李玉奇:消痈汤

*芪20g,*参20g,薏苡仁20g,甘草6g,白蔹15g.羊角屑15g,蚕砂15g,*连5g,桃仁10g,丹参15g,莪术10go

扶正补脾,祛腐生新。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脘痛,属脾虚瘀阻者。水煎服,每日1剂。

李老受《*帝内经》《圣济总录》等启发,通过临床经验总结,认为萎缩性胃炎的成因是由郁变瘀,由瘀变腐,由腐而成痈。在治疗上主张从痈论治,采用扶正补脾、祛腐生新之法。方中*芪、*参、薏苡仁、甘草以扶正健脾;白蔹、羊角屑、蚕砂、*连清热解*化腐;桃仁、丹参、莪术祛瘀生新。全方共奏扶正补脾、祛腐生新之功。[刘华珍,徐子亮.李玉奇教授辨治慢性胃病经验[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8(4)

李济仁:经验方

生*芪30g,炒白术15g,茯苓15g,广木香10g,姜半夏10g,九香虫10g,八月札12g,徐长卿15g,三棱10g,莪术10g,炒蒲*12g,五灵脂10g,刺猬皮10g,血竭末2g(研吞)。

益气化瘀,调气和中。

慢性胃炎,属中虚已久、瘀阻胃络、气机失调者。症见胃脘疼痛,甚如针刺,胀满不舒,嗳气频作,面晦无华,形体消瘦,肢软乏力,纳谷呆顿,大便稀溏,舌质紫暗,苔薄白,脉细弦。

水煎服,每日1剂。

叶天士云:“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胃病日久,耗气伤津,气虚无力推动,则血行瘀滞,不通则痛。投益气和胃、化瘀通络剂以求补气而不壅中,攻伐而不伤正,破中有补,补中有行,相辅相成,共奏推陈致新、健脾运中之功。补气药常用*芪、白术,活血药除用三棱、莪术、失笑散、九香虫、八月札外,还兼用血竭以行瘀止痛,和血生肌,对萎缩及溃疡之愈合均有神益,病理变化亦随之改善和恢复。【李艳,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实录·国医大师李济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何任:温中汤

制香附9g,姜半夏9g,高良姜9g,九香虫9g,沉香曲9g,延胡索9g,砂仁6g,白蔻仁6g,煅瓦楞子12g。

温中散寒,和胃止痛。

胃痛以遇冷及寒风则发作者。

上药3剂,研极细,和匀,以玻璃瓶贮藏勿泄气,饭前

或疼痛时开水吞服,每次1.5g,每日3次。

何老认为:受风感寒或饮食生冷,致阴寒之邪积于胃肠,气血被寒所凝,不通则痛。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故胃痛遇寒则作本方中以高良姜温中暖胃散寒,为君药;香附、砂仁、白蔻仁、沉香曲、九香虫理气和胃止痛,为臣药;姜半夏温胃化痰止呕,瓦楞子、延胡索人血分止痛,共为使药。全方有温中散寒、和胃止痛的作用,制成粉剂易于吸收,性偏走散,而有护胃之功。[老中医经验整理研究小组,何任医案[M1.杭州:浙江中医学院,,)

张灿理:小建中汤加减

炒白芍15g,肉桂6g,枳壳3g,枳实9g,砂仁9g,甘松6g,陈皮6g,紫豆蔻6g,炙甘草3g,生姜3片,大束3枚

(去核)。

和胃散寒,疏肝理气。

胃脘痛,属胃中虚冷、肝胃不和、肝气不舒、气滞作痛者。症见胃脘冷痛,按之有胀感,大便不爽,得寒尤甚,得热稍缓,舌红,苔白滑,脉沉弦。

水煎服,每日1剂。

张老认为:此方证先由胃气虚冷、脾阳不振引起,中土不足,则木气横逆,肝气犯胃而痛作矣。本方以《金匮要略方论》小建中汤加减为法,仲景云:“建中者,建中焦也。”去饴糖者,避其甘腻之味,不利胃气之运行;以肉桂易桂枝者,增强助阳之力也;白芍与甘草合用具缓痉之力,仲景于《伤寒论》中曾用以治脚挛急,今治胃脘痛者,可以缓胃之挛急也。枳壳与枳实并用者,以传导之腑不畅,积壳少用以和其胃气,枳实重用以导气下行。外加砂仁、紫豆蔻等温暖胃气,甘松、陈皮等利气止痛,故疼痛得以尽快缓解。[张灿理,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实录·国医大师张灿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张琪:甘草泻心汤加味

甘草20g,*连10g,*芩15g,干姜7.5g,半夏15g,人参15g,吴茱萸5g,公丁香7.5g,大*5g。

温脾清胃止痛。

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属肝胃不和、寒热互结者。症见胃脘痛如刀割样,痛时烧心吞酸,时有饥饿痛,进食稍缓解,大便较干,舌质红,苔白少津,脉弦滑。

水煎服,每日1剂。

甘草泻心汤方中甘草补中益脾胃,使脾胃之气复职,既生化气血,又主持其功能;*连、*芩清热燥湿,使脾胃不为湿热所肆虐;半夏、干姜以宣畅中焦气机,使湿热之邪无内居之机;人参补中益气,与甘草相用,以扶正驱邪,使正气得复。诸药相合,以达苦寒泻邪而不峻,辛温温通而不散正气,甘药补而有序以和中固本。本方用甘草泻心汤加公丁香、吴茱萸以温脾寒;配小量大*协同*连、*芩清泄胃热,寒温并用;同时甘草具有缓急止痛之功。如吞酸已解,可去大*,加砂仁、陈皮温脾和胃,枳壳宽中利气[张佩青.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实录·国医大师张琪[M].北京:中国

医药科技出版社,,-]

张琪:地香醒脾益胃汤

生地*20g,麦冬20g,沙参20g,公丁香10g,麦芽25g,佛手15g,枳壳15g,甘草10g,百合15g。

芳香醒脾,滋阴益胃。

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浅表性胃炎及顽固性胃痛,属胃阴亏耗者。症见胃脘痛,口干不思食,腹胀,手足心热,舌红少津,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水煎服,每日1剂。

地香醒脾益胃汤由益胃汤化裁而成,原方组成:沙参9g、麦冬15g、冰糖3g、细生地*15g、玉竹4.5g(炒香),用于治疗“阳明温病,下后汗出,当复其阴者”。张老用此法化裁治疗胃部疾病辨证为胃阴不足者,每有桴鼓之效。方中生地*、沙参、麦冬、百合皆养胃阴之品,但碍脾之运化,故用公丁香芳香醒脾,佛手、枳壳、麦芽行气和胃,用无不效。(张佩青.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实录·国医大师张琪[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张琪:地香醒脾益胃汤

生地*20g,麦冬20g,沙参20g,公丁香10g,麦芽25g,佛手15g,枳壳15g,甘草10g,百合15go

芳香醒脾,滋阴益胃。

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浅表性胃炎及顽固性胃痛,属胃阴亏耗者。症见胃脘痛,口干不思食,腹胀,手足心热,舌红少津,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水煎服,每日1剂。

地香醒脾益胃汤由益胃汤化裁而成,原方组成:沙参9g、麦冬15g、冰糖3g、细生地*15g、玉竹4.5g(炒香),用于治疗“阳明温病,下后汗出,当复其阴者”。张老用此法化裁治疗胃部疾病辨证为胃阴不足者,每有桴鼓之效。方中生地*、沙参、麦冬、百合皆养胃阴之品,但碍脾之运化,故用公丁香芳香醒脾,佛手、枳壳、麦芽行气和胃,用无不效。(张佩青、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实录·国医大师张琪[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注:务中堂刘医生编写摘录于《国医大师专科专病方用经验》用于中医专业技术学习交流。如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后果自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