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脑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八吴茱萸汤腹痛,吐利,眩晕 [复制链接]

1#
怎样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a_7453605.html
61胃脘疼痛——刘渡舟医案

刘某,男,3岁。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现今右上腹疼痛,每于夜间发作,伴寒战,呕吐酸水,大便反干,舌苔水滑,脉沉弦而缓。

吴茱萸1克生姜15克*参9克大枣1枚当归15克

服药一剂,疼痛缓而吐酸减,又加香附、高良姜各6克,三剂后疼痛止。《临证指南》

论:同样的医案读多了,就会在脑中自动生成关键读。吴茱萸汤,呕吐。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腹胀满。另外加各种副证和变脉,都能意识,各种副证,只有在主证正确的情况下,才会知道是副证。辨证错误的情况下,副证就变成主证,而主证就变成了副证。

6腹痛——刘渡舟医案

闫某,男,37岁。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每夜子时十二点钟左右,先左下腹发胀疼痛,继而呕吐酸水,伴寒战,头目眩晕。夜复一夜,很有规律。舌质淡嫩,苔白润,脉弦缓无力。

吴茱萸1克生姜1克*参9克大枣1枚当归1克

服一剂即效,连服十六剂而愈。《临证指南》《伤寒掣要》

63腹痛——刘景琪医案

张某,男,4岁,农民,年1月30日初诊。腹部串痛,恶心呕吐已二年,常觉脐部有气串动,串到后背则后背发胀,串到少腹则少腹痛;串到胃脘,则胃痛、恶心呕吐,每天吐三、四次,吐后胃脘稍舒。经常心烦。发作时手足发凉。脉左沉滑,右沉紧,苔薄白。辨证:肝寒犯胃,胃失和降。治则:暖肝和胃,降逆止呕。处方:吴茱萸18克生姜18克*参18克大枣6个竹茹1克服六剂。

3年1月1日复诊:服上药后症状大减,串痛消失,近十多天来只吐过一次,脉同前。又以上方加木香6克服六剂,请症状消失。

《伤寒论》说:"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英汤主之。”此为胃家虚寒,寒则胃气上逆,出现疼痛和呕吐。苓友说:“吐为气逝,气逆者,必散之以辛,吴茱萸辛苦下泄,治呕为最,兼以生姜,又治呕圣药。”《经方验》

论:经常心烦,此心烦就是胃寒不降,君火升腾,离根之虚烦。

64胃痛眩晕——陈瑞春医案

范某,男,41岁,工人。年4月5日初诊。患者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就诊时自述胃脘疼痛,呕吐清水,遇寒冷疼痛加剧,得温熨痛减,头眩晕若空虚状,食欲减少,舌苔润滑,舌质淡,脉细而弦。辨证分析,病属肝寒犯胃,胃失和降。治当温肝散寒,降逆止痛。处方:

吴茱萸9g*参15g生姜1g大枣5枚法半夏10g广木香6g,嘱服3剂,以观后效。

二诊:4月1日。服上方6剂后,痛减呕止,自觉胃部温暖舒适,头不昏眩,脉细缓,舌苔白润。处方改用六君子汤加味:*参15g白术10g茯苓15g吴茱萸5g法半夏10g炙甘草5g生姜3片陈皮10g广木香10g

服5剂后,食纳倍增,二便正常。守前方去吴茱萸,加*芪15g,继进10剂,以调理善后。半年后访视,病未复发。

按;肝寒犯胃,其本在肝,其标在胃。吴茱萸汤具有温肝暖胃的功效,为肝寒犯胃的专方。本案病久脾胃不足,肝木乘之,故为肝寒犯胃之证,所述症状均为肝气横逆,上冲犯胃,故以吴茱萸汤原方加半夏和胃降逆,加木香之温运行气主治。但若胃脘痛、呕逆非肝胃虚寒者,不可妄用。因为吴茱萸的大辛大热,一旦误用,辛温助热,“得汤反剧”。《伤寒实践论》《经方临证集要》

论;这不是肝寒犯胃,就是胃寒。

65急性肠胃炎

夏某,男,40岁。素患胃疾,又食生冷瓜果,初始脐痛,稍顷则恶心呕吐,兼有大便泄泻如水状,一日十余次,从早至晚频吐不止,约二十余次,吐物初见水食,后为粘沫,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身蜷,言语低微,精神恍惚,两脉弦细无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证属胃中虚寒,中阳不宜,拟吴茱萸汤一剂,水煎分三次服下,每半小时服一次,第二天复诊:脉来见缓,呕吐已止,但思睡。又以此汤减半,服后上述症状均消失,再用香砂六君养脾胃以善后,四天后康复。(录自《上海中医药杂志》.10)《经方应用》

论:善后开香砂方,这个吴茱萸汤,剂量小,又对证,可以多吃几天。

66脘胁胀满——刘渡舟医案

丁某,男,53岁。胃脘及胸胁胀满,进食后更甚,以致饮食日减,四肢乏力。舌质淡苔白而滑,脉弦缓无力。此乃厥阴肝经之水寒上犯胸阳,气闭为胀,必口中多涎。

吴茱萸1克生姜15克*参9克大枣7枚桂枝6克厚朴1克

服一剂则胀满减,胸胁顿觉舒畅。上方内增加吴茱萸至15克,加半夏、茯苓涤饮和中,共服八剂而愈。《临证指南》

67少阴吐利——许叔微医案

有人病伤寒数日,自汗,咽喉肿痛,上吐下利,医作伏气。予诊之曰:此证可疑,似是之非,乃少阴也,其脉三部俱紧,安得谓之伏气?伏气脉必浮弱,谓非时寒冷,着人肌肤,咽喉先痛,次下利者是也。近虽有寒冷不时,然当以脉证为主,若误用药,其毙可待。予先以吴茱萸汤救之,次调之诸药而愈。[《伤寒九十论?证三十二》]

按语:仲景论伏气病,有咽喉痛证,但脉微弱。今脉不微弱而三部俱紧,又复吐利并作,乃脾胃阳虚寒盛之候,咽喉疼痛,为虚阳上扰所致,故以吴茱英汤温中散寒而愈。《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论:少阴十一,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此是吐利之分纲。很符合本条医案。

少阴十五,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少阴十八,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燥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本条医案,是少阴病,自汗是亡阳,此属少阴。胃寒中气不交。三部俱紧,此是内寒。用吴茱萸汤者,有点没看懂。是吐利之主症?

68(少阴)吐泻转筋

郭某,女,6岁。先上吐下泻,厥逆无脉,泻下清水,转筋。用通脉四逆汤结合注射葡萄糖盐水后,泻减,脉现微细,但烦躁呕吐甚剧,手足厥冷,此系阴寒浊气上逆。用吴茱萸15克,高丽参9克,生姜4克,大枣4枚,服一剂后,证减,再服一剂,诸症愈。改用理中汤加减,调理善后。(录自《福建中医药》.5)

按:《伤寒论》云:“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本例见症与此相合,故投吴茱英汤应手取效。《经方应用》

论:用通脉四逆汤后不效,用吴茱萸汤症愈。都是阴脉,为何用通脉四逆汤不效?用吴茱萸就能治愈?还是阳腑胃寒与阴脏失藏之阳虚之区,而四逆类汤,都是阴盛阳虚

69晕厥若死——冉雪峰医案

周某室,38岁。体质素弱,曾患血崩,平日常至余处治疗。此次腹部不舒,就近请某医诊治。服药后腹泻,病即陡变,晕厥瞑若死。如是者半日许,其家已备后事,因族人以其身尚微温,拒入殓,且争执不休,周不获已,托其邻居来我处请往视以解纠纷,当偕往。病人目瞑齿露,死气沉沉,但以手触体,身冷未僵,打其胸膈,心下微温,恍惚有跳动意,按其寸口,在若有若无间,此为心体未全静止,脉息未全绝之症。族人苦求处方,姑拟参附汤:人参3克,附子3克,煎浓汁,以小匙微微灌之,而嘱就榻上加被。越二时许,诊其寸口,脉虽极弱极微,亦较先时明晰。予曰:真怪事,此病可救乎?及予扶其手自肩部向上诊察时,见其欲以手扪头而不能,因问:“病人未昏厥时曾云头痛否?”家人曰:“痛甚。”因思仲景头痛欲绝者,吴茱萸汤主之。又思前曾患血崩,此次又腹泻,气血不能上达巅顶,宜温宣冲动,因拟吴茱萸汤一方:吴茱萸三钱,人参钱半,生姜三钱,大枣四枚。越日复诊,神识渐清,于前方减吴茱萸之半,加人参至三钱。一周后病大减,合内补当归建中汤、炙甘草汤等收功。(《冉雪峰医案》)

按:又吴茱萸一药,研未醋调外敷涌泉穴,降逆止呕之功极佳。呕剧不能进汤药者,以之外敷,即可见捷效也。又有报道,谓本药醋调外敷涌泉穴能治高血压病及口舌生疮,亦有谓本药研末置神阙穴(肚脐)治高血压及小儿腹泻。《经方直解》

论:服药后腹泻,病即陡变,晕厥瞑若死。这就是用药用反的,犯虚虚之戒。

70内耳眩晕症——门纯德医案

李母,5岁、患内耳眩晕症数年之久。眩晕、耳鸣时常发作。近日由于多食瓜果,其症加重.证见:面色萎*,精神不振,坐卧不适,自云:天旋地转,食则呕吐,反复发作,欲坐不能,欲卧不适,其病难耐。诊其脉象细小无力。治以“吴茱萸汤”加半夏9克,令服二刻.服后眩晕轻、呕吐止、已能食。又以原方加泽泻15克,白术9克三剂,嘱其隔日服一剂。服后诸症消失,已能工作。后此症每发,以此方服之则效。

头目眩晕,临证常多以中气虚弱、清阳不升、浊阴上泛所见。故以吴茱英汤温中补虚、升阳降逆,治之有效。《名方广用》

论:眩晕者,阳气不降也。无论是湿盛内阻,还是痰饮内阻,还是水气内停,阻格阳气,升浮不降,都会有眩晕,这也就是胡希恕医案,为什么吴茱萸汤,合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的意思。胃寒而阴厥,厥阳独行于上,所以眩晕。此眩晕即可对比头痛理解则可。本案以为痰饮水气之晕,故加泽泻与白术,燥土以泻水,以保证疗效。中药有见一证加一药,而使用经方,比见证加一药的更高经的,就是合方,一见证而合数方。这种治效率更高。

购书,请加好友(微商—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