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脑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显微外科奠基人朱家恺教授在穗去世广 [复制链接]

1#

医院网站2月8日晚发布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原中山医科大学副校长、我国著名显微外科专家、医学教育家朱家恺教授,2月5日下午15时27分,因病于广州逝世,享年90岁。

2月8日,朱家恺教授告别仪式在广州殡仪馆举行,中山一院领导,朱家恺教授生前亲友、学生、科室同事代表等参加了告别仪式。

朱家恺生于年1月,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时,他从香港回广州,考上了中山大学医学院。在七十多年从医从教生涯中,医院、为病人、为医学事业倾尽全力。

朱家恺少年时

年,中山一院创办了显微外科,开启中国显微外科的新篇章。朱家恺教授动手将两个普通生物显微镜,改装成手术用的显微镜,并和同事一起将眼科用的手术刀剪等磨尖磨细,适合显微外科手术使用。

朱家恺团队以骨科、显微外科和手外科研究为主,在断指再植、周围神经束间缝合与束间移植、淋巴静脉吻合治疗淋巴水肿和乳糜尿、选择性脊神经后跟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MRI诊断臂丛根性撕脱等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

同时,他在周围神经修复与再生的基础研究,特别是雪旺细胞(施万细胞)的系列研究和组织工程神经的系列研究上处于领先地位,主持人工神经移植物的研制工作。

朱家恺创办了我国第一份显微外科专业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该杂志在我国显微外科领域中传递科学信息、介绍科技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和推动显微外科的学科发展等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该杂志也是我国显微外科事业发展的客观记录和历史里程碑。

年代朱家恺(左三)、徐锦森(左二)查房检查病人

治好病人是他最开心的时刻

从医70余年,把病人治好就是朱家恺教授最开心的时刻。他生前受访时曾提起,曾有一名在船上被电缆割断了腿的海员让他印象深刻。“中山医”人最敬重的柯麟院长说一定要想办法,把他的脚治好,朱家恺教授团队也想竭尽全力。

朱家恺在做显微外科手术

当时,病人断腿的伤口处肌肉已腐烂,他们一点点地清创,然后仔细将断腿再植,细小的血管、神经一点点吻合、缝合,几乎“天衣无缝”。后来病人的脚能动了,顺利出院了。朱家恺医院门口,病人与他们告别,朱家恺教授由衷为病人感到开心。

将毕生所学对学生倾囊相授

朱家恺教授是一代宗师,他将毕生所学对学生倾囊相授,他的学生、中山一院显微创伤手外科朱庆棠教授认为,朱家恺教授对学生的关心照顾更甚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

他对学生好,但是在业务上却要求非常严格,因为朱家恺教授秉持严师才能出高徒理念,只要学生做得不对就要及时纠正,不然以后会继续错,他认为自己有责任教好学生,让学生成才。

朱家恺教授编写了我国第一份显微外科本科生教材,在国内率先为本科生开设了显微外科课程,一生培养了大批硕士、博士、博士后及访问学者,不少学生也成为科室骨干、硕导、博导。

显微创伤外科刘小林教授回忆当年自己在参加硕士研究生面试时,朱家恺教授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显微外科的学习是一辈子艰苦路程,你应有决心走下去。”

对于年轻医生,朱家恺教授曾经有着真诚寄语:“但愿后浪推前浪,把上一代未完成的事业,建设得更加辉煌!”

退休后,他依然十分关心年轻医生的培养和“中山医”精神的传承,九十岁高龄时还曾出席中山一院医学生毕业典礼,为学生们送上珍贵的毕业礼物。

做完手术必做笔记

远在海外的学生郑勋华撰文追思恩师,朱家恺教授的良好医德、认真做学问的精神和对新科学技术的开拓热情非常出众。

他回忆,朱教授的蝇头小字是出名的。“他告诉我,每次做完手术,再晚再累,回到家中先花数分钟在脑海里像电影快速过一遍手术,然后写在读书卡上,记下要点和分类,数十年从不间断。”朱家恺曾不止一次在两个儿子前说,如家里发生大火,首先要抢救的是这箱卡片。

“中山医最有名的恩爱夫妻”

值得一提的是,朱家恺教授与妻子邓桂芬教授,是“中山医最有名的恩爱夫妻”。邓桂芬教授是我国儿童少年卫生学开拓人和奠基者之一。

据郑勋华回忆,在中山医宿舍所在的竹丝村,人们总看到他们出双入对,夜晚牵手从中山医操场回到竹丝村,清晨又从竹丝村走向中山医的红楼。

年近九十岁时,朱家恺教授依然在黄昏中,推着在轮椅中坐着、见人就点头微笑的邓桂芬教授,成了竹丝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会受到中山医人的敬仰和怀念。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任珊珊通讯员彭福祥、潘曼琪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李津、叶涵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