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孩子在十二个月左右的时候就会说话了,虽然一开始只是非常简单的一个字、两个字,但是家长们都会觉得特别开心。但是也有一些孩子说话比较晚,家长们这时候就很担心孩子,那么宝宝说话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宝宝说话晚是什么原因
语言不同
如果家里带宝宝的人每个人说话都不同的话,宝宝就会学起来比较困难,不知道应该学谁的好。所以在孩子特别小的时候家长们要注意,最好统一说普通话,这样孩子学起来就比较轻松一些了。
不过等到孩子可以基本和大人进行交流之后,建议大人们就可以教孩子一些其他的语音。如果大人会说一些英语或者法语、俄语等外语的话,在孩子小时候教是效果最好的。
口腔没有得到锻炼
一些家长会担心孩子吃饭的时候,吃了硬东西出现消化不良,于是每顿都吃松软的食物,例如,喝粥、煮烂的面条,看似能帮助消化,但是,却会影响到宝宝的口腔肌肉,造成口腔肌肉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所以在孩子可以吃辅食的时候,家长们一定要及时的给孩子吃辅食。一方面可以补充奶水中不足的营养,另一方面也能很好的锻炼到孩子的口腔肌肉,比如吃胡萝卜和土豆都可以。
缺少交流
宝宝其实非常喜欢父母和他互动,但是,很多时候,父母忙于工作,带宝宝的活儿落在了爷爷奶奶的身上,老年人本身喜欢安静,会让孩子吃饱了就睡,睡够了继续吃,很少和宝宝交流,这样会让孩子缺乏语言学习的环境,语言系统自然就落后很多。
心理原因
如果孩子得了孤独症,或者是智力低下,也可能不会说话。
家庭原因
有大部分的宝宝不能开口说话是由于家庭的原因,有的父母会把孩子不会说的话经常挂在嘴边,时间长了,宝宝习惯听,不愿意开口说。
也有极少数家长,强迫孩子说话或把孩子发音不准当笑料,不经意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于是变得不肯开口。另外,孩子出生后一直听着方言长大,孩子周围的成人普通话说得不标准,孩子学普通话可能会有发音不准的现象。
听觉器官异常
宝宝学话,首先必须要能听到外界的声音,才能逐渐模仿并学会说话。如果听觉器官异常,听不到外界的声音,那就无法模仿说话了,最终也就不会说话了,这就成为所谓的聋哑儿。
很多聋宝宝在刚出生时都是看起来很健康的,但其实很可能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存在有听力障碍的问题了,这些宝宝多数到了2-3岁还不会说话,才引起家长的注意,但这个时候已经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期。
所以,筛查新生婴儿多多听力很重要。这样可以尽早发现耳朵不正常的宝宝,可以尽早的干预治疗,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对语言发育的影响,可以接近正常孩子。
大脑发育异常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如脑瘫,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伴有语言和智能障碍。过去认为脑瘫是不治之症,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发现其实脑瘫是可治的,尤其是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治疗可使很多脑瘫患儿正常化。
小儿在3岁前的脑组织发育还不完全,还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大脑的可塑性极强,恢复能力快,在这一时期如能及时应用早期康复及早期干预的方法,促进可能发展为脑损伤后遗症的高危新生儿的潜能发挥,预防或减轻其伤残的发生,使其发育赶上正常儿童。
构音器官异常
构音器官包括肺、喉、面部、口部肌肉,硬腭、腭咽肌、舌、下颌等,由于构音器官发生异常,也可能会造成语言的发育障碍。其特点是宝宝可以发音,但是会表现为语言很不清楚,如鼻音过重或过轻,儿童腭裂、黏膜下腭裂会造成鼻音过重等。
如何锻炼宝宝说话
把东西放远些
宝宝的玩具、书、食物等可以放在他们够不到的地方,这样宝宝要拿时必须通过大人的帮助才能得到。这时候就可以让宝宝通过手语表达自己的需求,直接将想要的东西指给爸爸妈妈看或者从卡片、冰箱贴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父母也可以演示给孩子看,边说边做。
多给宝宝读故事和唱歌
给宝宝唱歌读故事是给宝宝积累词汇量的最好的渠道之一。千万不要低估宝宝的任何一项技能,很多时候他能记住你都记不住的东西。很多故事读的多了自然就记住了,记得多了表达欲望也就强了,自然也就很快会说了。
做卡片
让宝宝需要某件东西却不会表达时就可以挑出卡片或者贴纸给父母。比如床、玩具、杯子、食物等可以把它们画在硬卡纸上,然后剪下来制作成卡片,用双面胶或者小瓷片贴在冰箱上。这种方式有助于帮助那些着急说话却又说不出来的孩子与他人顺畅的交流,减少它们的沮丧感。
总结:孩子一般在一岁左右会说话,但是如果家长的做法有问题的话,就可能会导致孩子说话很晚。比如说没有及时给孩子吃锻炼口腔肌肉的辅食,或者是没有常常和孩子交流,这些问题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