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脑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就余秀华事件,回答网友提问 [复制链接]

1#

年1月,我三次发布关于诗人余秀华的推文,分别是《余秀华的勇敢,不止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诗人余秀华和横店村的泼妇余阿姨》、《余秀华前男友杨槠策,一个失败的底层PUA玩家》。

全网累积推荐量高达万次,留言数多达数百条,我并没想到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论。

阐明一个态度,迄今为止,我对余秀华依然保持欣赏,不过仅局限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首勇敢的诗。

当初《诗刊》编辑刘年将余秀华从茫茫人海中打捞出来,我相信也是被她的词句所打动,因此才会刊发她的诗词。

刘年作为《诗刊》编辑,能打破圈层壁垒俯下身拾起一些有力量的词句,不得不感慨文坛还没烂透,仍有一些前辈具备慧眼识珠的能力。

在这个文阀当道的年代,希望这样的文化人能多一些,我们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好。

只可惜,余秀华辜负了刘年的期许,没能为青少年树立良好的正面榜样,反而卷进是非漩涡堂而皇之渲染所谓的爱情。

毫无疑问,向爱情泼脏水的除了小男友,余秀华也无法置身事外。

客观看余秀华被文化圈和网红圈认可,实际是源于她饱受争议的身份,其中脑瘫诗人则是最为明显的标签。

原本余秀华应该是一个身残志坚的励志典型,任谁都想不到她会不按照人们理想化的状态发展及生活。

她也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已经从普通素人转变为公众人物,一言一行都要受到公众监督。

偏偏因自己的一己私欲不惜占用公共资源,迄今为止已达一年之久。

其中是否有小男友的煽动和资本推动,我们不得而知。

但作为公众人物应该具备正确使用文明用语沟通的基本素质,余秀华在这方面属实一言难尽。

不过出身农村家庭受环境影响,造成这些定位偏差也属正常,我能理解无端黄袍加身和穷人乍富的心理。

所谓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以余秀华四十六年的成长经历都没能领会,想必除了自己醒悟,旁人也很难纠正。

老话说,德不配位,必有祸殃。

神农架的男人,兴许就是余秀华在人间必历的劫难。

其次,有部分网友认为余秀华所写的词句不配称之为诗歌,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们,余秀华所写的词句在当代有专业定位词——散文诗,归类为新型诗歌体裁的一种,介于散文和诗词之间,历来饱受争议。

早在16世纪和17世纪欧洲已经有不少作家使用该类体裁写作,直到19世纪中叶才正式以“小散文诗”命名,最早采用该类体裁写作的为法国诗人波特莱尔,由此流行于世界文学领域。

实际在我国文学创作领域,唐朝和宋朝的作品中流传下来的类似文字也有不少,以白居易、孟浩然、李白、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晏殊等为代表,其实就是最早的散文诗雏型。

文化发源远远早于西方。

到清朝时期,以纳兰性德、仓央嘉措为代表,已经从古体诗词中挣脱出来,转向散文诗歌创作。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长相思》

如果说纳兰性德还有一些守旧,仍保留古体诗词的言简意赅,那么仓央嘉措可以说是完全解放思想。

梦浅情深蹚不过去的河留给来生繁花错落有序我被一页一页地误伤而窥视我的人转眼便立地成佛。

——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创作的诗词以佛理和爱欲为根骨,是解脱封建旧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余秀华所写的作品则属于新时代白话文学创作中全新的朦胧流派抒情诗体,发源于清末民初的新文化运动,中间隔着两代人,正好承上启下,早先以徐志摩、闻一多、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而成立首个白话文创作群体,称为新月派诗人。

随着时代发展,逐渐衍生出象征派、现代派、中国诗歌会、七月诗派、九叶诗派以及和平年代的朦胧流派,均是现代白话文诗歌创作的派别。

余秀华诗词所属的流派兴盛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包括后来的海子也属同一流派。

该诗派主张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同步抒发感情。

在当今社会新生代文艺创作者中备受推崇,他们以《诗刊》、《山花》、《星星诗刊》、《散文诗》等权威平台为主要阵地进行发表,不过仍只局限于圈子之内,圈外人对他们一无所知。

我最喜欢的诗人徐源就脱胎于这些平台,可惜没多少人知道他。

当然,仅为举例,以余秀华的品行和文化造诣无法与这些文学大家相提并论。

不过,对余秀华作品进行抨击的诗人朋友们,我逐个翻看了你们写的作品,实话讲,深度不仅不如余秀华,写出来的依旧是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多少有些可笑。

嘲笑别人文化水平低下时,实际自己写出来的也是生搬硬套,缺乏参照。

余秀华多少还是有些水平,但不至于封神。

当今社会比肩余秀华的女性比比皆是,男性更不用说,只是他们不被看见而已。

从三个方面可以剖析出余秀华文字深度的来源。

原因如下:

1、余秀华创作生活背景为农村,呈现出的视角是从底层仰望世界,带有一定的期望与憧憬,其次由于身负残疾,感叹命运不公的同时,兼具反抗和挣脱意识,正是这种矛盾的束缚让她显得更有力量;

2、余秀华参考的文献多为古今中外名著,其中可以看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诗人但丁·阿利吉耶里、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以及英国著名戏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古希腊盲诗人荷马等等西方作家影子,同时保留中国古体诗词注重的意境营造,既有批判,也有美感,有部分诗词能让人产生较为强烈的画面感;

3、余秀华所处的文化环境普遍衰微,以农业、畜牧业、矿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地区,由于思想观念陈旧,信奉人口就是生产力的荒唐说辞,生得多,能给予下一代的教育经费就少,无法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正规教育。

前面我们说过,家庭教育才是教育的根本,其他的教育形式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每日为生活疲于奔命,难以兼顾家庭和工作,甚至连家庭教育都无法满足。

人们平均受文化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能通过学习系统文化知识走出去看世界的少之又少,许多地区农村家庭只要能走出去一两个大学生,就已是光耀门楣。

正是如此,余秀华在思想觉悟上远高于所处的文化环境,从而产生的思想冲撞更多,这也为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仅凭以上三点,余秀华产出的作品就远比手捧铁饭碗的多数创作者更有深度。

有个无法否认的事实,从底层向上仰望,确实可以看见许多问题,但从半山腰或者山顶俯视底层,更多人只会凭空臆想。

因为底层困顿的生活可以轻易击溃一个从小生长在城市家庭中的知识青年对生活所有美好的幻想,而这一切,他们从不承认。

想要写出真实有感受的作品,只有带上行囊前往事件发生地亲身体验之后才有相应话语权,或者研读足够多的前人作品,理解事物产生背后的真实原因,这样才不会显得空泛。

这一点,不接受反驳。

再有部分网友质疑我对底层劳动人民的论述是污蔑,认为存在文化鄙视和偏见。

这里,我先表明自己的身份。

截止目前,我仍在底层挣扎,且底层劳动人民从事过的行业,以我有限的人生都曾有过体验,不存在文化鄙视,同时我也不可能瞧不起自己。

文章的意义一直都是以镜子的形式存在,既自照,也照人。

非要对号入座,我也只能摇头苦叹。

另外,底层劳动人民除了朴实勤劳的优良品质,不可否认的一点,由于长期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相当一部分群体思想较为顽固,外在表现就是讲道理一根筋,理论不过容易动用武力。

我们通常将这种行为称之为不明事理。

同样,这也是属于精神控制的一种。

以思想碾压为主要目的,没法实现,大部分就会因此动怒,较为常见的多是工厂、工地、矿井等男性聚集的场所或间接从业环境。

多发时段为盛夏正午或者任意一个压抑的傍晚。

且这部分群体大多具备以下特征:

1、酗酒,压力长期得不到释放,只能以这种方式麻醉自己,这期间如有人刻意刺激,那么就有可能遭遇拳脚相向或者言语辱骂;

2、好赌,赌桌通常容易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赢钱愉悦,输钱则多数心理郁结,急于寻找发泄口,如这时撞上枪口,那么很不幸,你就只能承受他从别处带来的情绪宣泄;

3、好色,男性聚集的地方永远只有两个话题,女色和金钱,一般工业区及开发区附近的建筑工地普遍存在一些非合理存在的女性群体,她们就是其中一个宣泄口,能满足男性长久压抑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4、劳动繁重但收入低,如矿场、工厂、码头等体力劳动场景,常见于临时受雇群体,他们普遍收入不足万元,且劳动时间长,基本工作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长时间缺乏生活体验感,难以排解积压的情绪,只能通过暴力发泄。

一部分会通过钓鱼、骑行、登山、健身锻炼、K歌、网络发泄等方式排解,这部分群体相对理智,稍微明事理一些,不过也需要家庭内部的更多理解,尤其是作为伴侣,更需要给予关爱和体贴。

美好的生活从来都不是一方付出,而是需要两个人共同奋斗。

如不能理解这层含义,那么婚姻无论对谁都不公平。

双向奔赴,才是爱情和婚姻的正确释义。

每当想争吵时,先问问自己:“我为对方付出了多少?为这个家庭又做出什么贡献?”

男人和女人由于生理上的先天构造不同,存在很明显的思维误差,男人普遍理性,女人绝对感性。

在我看来,女性一生都是依靠爱的滋养活着,无论是男女之间的性爱还是家庭或者身边朋友的关爱都是如此。

男性则是需要不断被认同才能活得踏实,社会面是职业认同和薪酬认同,家庭端是伴侣体贴和子女听话。

对于多数男人来说,我付出了,至少说声感谢,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人,只要能给出这种认同,他们的内心都会获得极大的愉悦感。

此外,我们这个世界非常美好,无非是每个人的感知方向不同而已。

月入千元有千元的活法,月入万元有万元的活法,没必要过多攀比。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受教育程度不同,还是屁股决定脑袋的问题,简单些就是站位不同,看到的也不尽相同。

我们能做的就是发扬鲁迅先生提出的阿Q精神,凡事往好处想,先寻求精神愉悦,再想想办法夯实物质基础。

总得循序渐进花点时间摸清楚事物存在的规律。

当然,机会来临时也要及时把握,以免错失良机。

前提是具备强大的内心和恰当的试错成本,如超出承受界限,许多事情容易失控,需要自己掂量掂量。

再有,为什么我会很有针对性地给小男友罗列罪名。

首先,我不认识余秀华,其次也不归属于任何一个团队,仅以个体之力讨伐该伐之人。

我并不排斥吃软饭,但像小男友这样靠踩着残疾女性肩膀意图实现一夜暴富的人,不免让人唾弃。

既然吃软饭,就要做好夹着尾巴做人的准备,像迟重瑞先生一样有礼有节保持尊重地慢慢吃。

小男友这样四肢健全的“人”确实少见,不仅妄想软饭硬吃,还家庭暴力,多少有些令人不齿。

这样的行为如果还能得到弘扬,可想而知我们这个社会病态到怎样令人发指的程度。

另外,小男友的行为确实触犯了法律。

但我们拿它毫无办法,我国的法律有个漏洞,针对个体实施的犯罪,如当事人不予追究,旁人无法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代为提起诉讼和提供完善证据链。

除非余秀华本人和直系亲属直接提起诉讼或者选择报警,由公安机关协同检察院搜集证据,最终才能通过人民法院定罪量刑。

报警之后检察机关介入,由国家暴力机器直接参与跟进,一般到这个环节事件已经不可逆,留给小男友的只有一条路———入狱反思。

反思时间大概是三至五年。

以事件发酵至今的态势,两人都无法独善其身。

作为实施侵害的主要行为人,小男友应该付出代价,纵容罪恶即是共犯,这是我坚定不移的立场。

我希望我们的网友能具备分辨犯错和犯罪的能力,以此来进行自我约束。

不害人的同时,也不能放任施暴者为所欲为。

法律是最低底线,道德是最高标准。

犯错可以原谅,适当给予改正的机会。

犯罪就该承担后果,哪怕因此被推上断头台。

在我的思想观念中,女人、孩子、老人都属于弱势群体,我不会过多指责他们,只会想办法纠偏,如果无法通过思想和行为进行纠正,那么他们吃亏受罪也是活该,我不会有半分怜悯。

不过,有句话我特别认同,男人的手不是用来打女人,而是用来打天下。

和平年代不需要男人上阵杀敌,但努力拼搏守护身后的女人、孩子、老人,是男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我自认为暂时无法做到,所以至今依旧保持单身,这是作为男人最后的体面。

然后,我们分别对几个有针对性的评论做个回应。

有位昵称为飘薛喜英的网友留言说:“好说好散,互相诋毁有意思吗?何况又不是你,没有权利对别人的事指手画脚。”

我觉得这条有必要单独回应。

首先这是一起公共事件,不仅仅局限于个体和家庭,参与讨论的有权威媒体、文化圈、网红圈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其中耗费的人力成本和物质成本巨大,作为当中微不足道的一环,无意中卷进这个是非场,我们八卦就得八卦到底,至少要得出一个正面结论。

作为一个具有文化和网红双重光环的名人,余秀华产生的负面影响不仅是自身,同时也影响整个社会。

群体的反思才是反思,个体和家庭的反思毫无作用。

小男友如今也算半个公众“人”物,它给年轻人传递了什么思想?

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哪怕欺凌弱小?甚至不惜撕碎公序良俗的公众条约和挑战法律底线?

还是男人可以不奋斗,全靠吃软饭博出位?

勤劳致富历来是我国优良传统,仅凭小男友一人就想要破坏这个体系?

我想,它太过于自大。

我们的一生其实能创造的财富从出生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一半,除了有特殊际遇和掌握创造财富的专业技能,唯一剩下的路径只有把书读好读透,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以我有限的认知范围,余秀华算不上富裕阶层,单靠版税、广告收益、流量分成、采访以及约稿,她的生活条件并没有多少改善,仅仅只是比普通家庭稍微宽裕一些。

以她的身家放在广州、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中心,不过只够买上一套小两居,然后就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同样,这并不是歧视,只是城市站位不同,不影响我银行卡一千多块的存款余额变动。

还得说明一个问题,余秀华确实不算漂亮,不过不至于丑到无法见人,不说话时还是能看出几分静气,这种气质没认真读过几本书培养不出来。

但,没长在我的审美上。

我给她建议是持续创作更优质的作品,总有人会跳脱庸俗的外表窥见纯粹的灵魂。

犯不着对每一个评价外表的人进行反驳和辱骂,多少有些掉价。

如今村妇余秀华已经升华为诗人余秀华,有时间就跟儿子好好联络感情。

我从侧面了解到的信息反馈,余秀华的儿子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只是面对自己固执且自命不凡的母亲有些无可奈何,因此才不愿意共同出席一些场合,甚至避而远之。

沟通可以避免矛盾产生,同时也能减少遗憾。

人生不过是一场荒诞的闹剧,最终我们都会带着遗憾死去,我们都无法保证能寿终正寝,唯有活着时尽力做好一些事情,最后向这个世界告别时,才能在微笑中实现精神圆满。

余秀华目前存在几个问题:

1、欠缺自身身份定位的认识和自己影响力的错判,作为公众人物时常脏话挂在嘴边是缺乏教养的外在表现,偶尔说两句还行,长此以往难免让人头疼。

四个字总结,情商不高。

所谓情商,不过是沟通技巧的浓缩词,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尤其带有文化属性和网红光环,这种负面影响接收面是千家万户,必须考虑影响。

我说这话余秀华要是看到,同样的,可以自我审视,也可以完全无视;

2、缺乏财务管理能力,以余秀华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消费习惯,最早获得的版税和广告收益兴许已经借出去很大一部分,所以才会接一些机构洗脑性的广告,以此来增加生活补贴,能留下当做养老金的少之又少。

现代商业社会中,最稳固的经营思维是以家庭为单位共同做一门生意,以此来实现财富增长,或者购买稳定的保值性资产,如黄金、国债、房产等带有市场情绪增值的亚金融产品。

除直系血亲之外,没有人值得绝对信任。

管好自己的钱袋子,自己没能力就交给儿子管,系统知识教育出来的孩子傻的不多;

3、法律意识淡薄,无法界定不怀好意的接近是犯罪还是犯错,反而纵容这种罪恶;

4、缺乏对世界的认识,认知受限,这个论述判断基于至今余秀华依旧住在横店村,且长期困在横店村,少有走动。

无论是在广州、长沙、湖北、还是出国都是属于商业行为,没有深入街巷体会人间,因而造成认知偏差,总觉得这个世界恶人多。

不惜自降身份和网友对骂就是体现之一;

5、缺爱,与第一任丈夫的婚姻不圆满,自认为是强行安排,不时总是言语讥讽丈夫,因而时常遭遇家庭暴力和心理凌辱,最终养成偏激的性格。

回过头来看,第一任丈夫除了说话难听,严格来说算是个称职的丈夫和父亲,只是受不了余秀华的固执和辱骂才不得不动用武力。

从公开的资料显示,余秀华第一任丈夫由于文化水平受限,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工作的场景是建筑工地,一般这种场景男性之间争强好胜的心理极为严重,也是打架斗殴的高发地,同时也是一些不良嗜好的培养地,这里可以回过头看看前面的论述。

综上所述,爹是好爹,妈的品行不一定;

最后,以余秀华事件说明一个观点,在成人世界谈论性爱并不可耻,只要注意尺度,我们不介意茶余饭后多个谈资。

同时对嫉妒余秀华的朋友说个最终结论,以余秀华如今的名气和财富拓展渠道,即便不能实现几何式增长,也不会轻易返贫,最多遭受文化圈和资本的抛弃。

尽管如此,随意做点其他事情,她也能安度晚年。

所以,吃完瓜好好生活,未来很好,也很糟糕,取决于你如今在做什么。

在这个搀扶老人被看作有勇气的年代,我们不必怀疑自己,总有一些事物值得我们始终相信,看见弱势群体,能帮就帮一把,帮不了也不要讥讽和嘲笑。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山水有相逢。总有聚首日。

我们短短的一生,爱情、友情、亲情,真挚的感情远比黄金来得重要,并且这些感情是我们一生最珍贵的财富,超过一切物质需求。

无法否认,我们赤条条来,也将赤条条走,最后留给这个世界的是痛骂,还是赞扬,全凭自己选择。

仅以此篇为该事件划个句号,此后再不议论。

本文首发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