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脑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步行5分钟偶遇康复机器人人民资讯 [复制链接]

1#

「本文来源:上海青年报」

《上海市卫生健康“十四五”规划》提出后,“建设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已经被列为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今年将率先建成30家。

康复机器人,数据自动采集系统……目前,沪上首批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建设已陆续启动。那么,这些就在家门口的社区康复中心到底长啥样?记者近日前往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探究竟。

青年报记者顾金华

家门口的康复中心设备、服务“高大上”

使用面积均超过平方米,且按照康复功能定位分区并标识,设置了不少于20张满足康复床单元要求的康复床位……在位于市中心的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看到,除了传统的按摩、针灸以及运动指导外,在现代化的康复设备配置上,这里配置了上肢康复机器人、下肢康复机器人等智能化康复设备。同时,康复数据自动采集,同步上传到中心康复信息模块,逐步与居民健康档案、上级医疗机构联通。此外,除了传统的康复设备配置,康复病区添置了天轨式康复训练及移位系统等现代化康复辅助设施,使完全失能患者获得日常生活照料。

60岁出头的张阿姨正在这里接受康复训练。今年6月份,张阿姨脑梗出院后,急需康复训练。在家庭医生的介绍下,张阿姨术后没多久,就来到了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康复训练,经康复专家团队康复评定、制定康复处方以及规范化的康复治疗,术后十多天能够走路了,这让全家人激动不已。

“就在家门口,真的非常方便。”只需要步行5分钟的距离,就能接受到规范的康复训练。对于家门口的康复中心,张阿姨赞不绝口。

目前,黄浦区已经建成四级康复网络。脑梗中风等医院接受手术或治疗,然后转入瑞金康复分院。之后,便可以前往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附近的服务点接受就近培训。

“对于高龄或卧床不起的老人,我们可以派专业人员带着便携式设备到他们家中进行治疗和康复,为居民提供真正适宜的家门口康复服务。”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魏巍告诉记者,及时的康复对于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和控制其他并发症极其重要。

“尝鲜”者中两成以上是年轻人

除了像张阿姨这样的中老年人,前来“尝鲜”社区康复中心的患者中,超过两成是年轻人。

30多岁的白领夏先生受颈椎疾病困扰多年。近半年,他的疼痛更是越来越严重,这让他非常沮丧。医院都建议他接受开放式手术,但害怕手术风险的他拒绝了。来到社区康复三次后,夏先生觉得效果不错。最重要的是,家门口的康复训练,为他省下了不少时间。

“除了老人外,脑瘫和自闭症儿童、腰颈疼痛的白领、运动损伤的患者,都在这里康复”。90后的康复医生冯媛媛是康复中心的负责人。她告诉记者,来社区做一名康复医生,她觉得非常有意义。在她看来,康复期是有黄金期的,在康复黄金期间,如果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接受适当的训练,患者能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链接

今年,建设30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被列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力争“十四五”期间基本实现上海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康复中心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记者了解到,目前,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建设已全面启动,进展顺利。其中,1家(黄浦打浦桥社区)已完成建设,已面向居民开放;12家已完成硬件建设,待设备招标采购后,预计7月底可面向居民开放;其余处于硬件建设阶段,预计9月底之前可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这30家建成以后,上海将逐步总结经验,规范推广。SourcePhstyle=display:none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