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脑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脑瘫诗人成名后,花15万离婚抛弃丈夫,活 [复制链接]

1#
余秀华超级演说家

年的《超级演说家》,一句:我始终觉得中国的男人配不上中国的女人,把余秀华送上了风口浪尖。

出生即悲剧,现代社会的包办婚姻

余秀华认为能够舍生忘死,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人都是女性。言下之意,就是在爱情里,男性的付出始终没有女生多。理性动物男性似乎总是没有感性动物女性用情至深。这有点像《氓》中所说的: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

可是余秀华在男生前面加了一个限定词,中国。可见她并非真正是从性别上出发评判的,而是独独对中国男人的偏见。这种针对于中国男性的性别歧视,使得有些网友听到她这番言论后,直言这是一个脑瘫才会说出来的话。

令人感慨的是,余秀华确实是一个脑瘫。

余秀华的出生十分不幸,她因为出生时倒产,缺氧造成脑瘫,行动不便。于是自她火了之后,身上总是带着一个脑瘫诗人的标签。身体的缺陷让余秀华自幼便遭受了许多歧视,并且选择的权利也少了许多。她的父母为了不让她孤独终老,在现代社会使用了封建社会的方式,给余秀华包办了一场婚姻。

余秀华

在为女儿择偶时,余秀华父母的要求很低。一是男的,二是只要对方能够看得上她就行了。所以最终选出来的人比于秀华大了13岁,对方叫做尹世平。嫁给尹世平的时候,余秀华不过19岁。

想想也知道,在上世纪末普遍结婚较早的农村地区,尹世平直到三十多岁还没有娶妻,他很大几率是怎样的一个人大家心中自有评判。

或许最初的时候。余秀华对这段婚姻还是有向往的。就算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平平淡淡的过日子也是好的,可是现实往往不能让人如愿。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就好比两块磁极相同的磁铁强行的拼凑在一起,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排斥。

余秀华

再加上夫妻二人根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俗称三观不合。余秀华虽然身体上有残缺,但是她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裕,喜欢读书、写诗。但是尹世平却十分不能理解这种行为,包括其余人村子里的其他人。

她通过诗,来弥补自身缺失的情感

一个结过婚的女人,喜欢写诗、读书,在现在的农村地区还可能被指指点点,更不要说十几年前了。所以余秀华和尹世平时常爆发出争吵。

这并没阻止余秀华写诗,年之前,她都是以随笔的形式写诗,年后,余秀华正式开始写诗。诗,似乎是她残破的身躯和承受众人歧视的精神力量来源。像是一朵盛开在沼泽里的花,顽强的不被吞噬。

余秀华和尹世平的婚姻,也是名副其实。尹世平会去外面寻欢,而后回家向余秀华炫耀。如此,余秀华更加厌恶中国男人。

到了年,余秀华走出了封闭丑陋的村子,来到了她心中的大城市温州。在这里,她第一次产生了游子的心情。余秀华不喜欢村子里的人和环境,可那到底是她的故乡。

余秀华

在异地的时日,余秀华心境产生变化。她在诗中尽情的释放自身的感情。而余秀华的诗中,并非只是一味的进行负面情绪宣泄,往往是绝望与希望并存。

比如《风从田野上吹过》中的:

风把我越吹越低

低到泥里,获取水分

我希望成为天空的孩子

仿佛

也触手可及

比如《我爱你》中的: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这更像是一种灵*的自我救赎,余秀华缺失的情感,都在诗词中为自己弥补了。所以余秀华的身体残缺虽然会让人生出怜悯之心,但是却没人有资格去可怜她。因为她是独立的人,她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给予了自身足够的尊严。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要承认自己有缺陷,并去发掘自身的闪光点,才算是摸到了那一丝人生的意义。

金子不会淹没在废铁尘埃之中,年,《诗刊》发表了余秀华的诗作,她的诗有机会被更多的人读到。人们开始知道,在现代诗人中,有这么一位脑瘫诗人。

余秀华

世界上多数的非议,都是因为无法感同身受

人们天生会对弱势群体给予更多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