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脑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和反社会人格谈恋爱自闭症当神童当心理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

最近热播韩剧《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都有看吗?退伍回归的金秀贤饰演了一名精神病院护工,从小被灌输要照顾自闭症哥哥,生活几乎都是围绕哥哥展开,长期压抑自我。徐睿知饰演的女主则经历了被母亲精神控制,目睹死亡,差点又被精神病父亲掐死,导致她患上反社会人格障碍,行为极端。作为一部治愈剧,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女主不仅有钱有名、又A又飒,大结局当然也是happyending,与欧巴获得彼此救赎。但关掉屏幕回到现实,和反社会人格谈恋爱,真有那么甜吗?

美国心理学杂志《PsychologyToday》对反社会人格人群给出的定义是,他们不易与他人产生共情,不在乎社会规范与道德法律。

通常,反社会人格患者的自控能力较差,情绪波动大,容易紧张冲动,对社会与他人冷酷,仇视、缺乏同情心,导致他们难以融入社会。

与反社会人格者建立亲密关系,绝不会像电视剧展示的那样简单、自然。

当心理学进入流行文化后,各类心理障碍与先锋艺术紧密结合,这些作品形成了大众对心理障碍的初印象。

不明真相的观众可能会认为,是疾病让这些人出类拔萃。甚至,心境异常乃至疾病的躯体化特征,在很多人眼中变成了天才的标志。

但事实上是,真实的心理障碍被流行文化“天才化”、“浪漫化”了。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种心理障碍的天才化与浪漫化,以及对社会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

01

你的新鲜与好奇,可能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几年前,一个“小朋友”画廊的公益H5在朋友圈刷屏,里面是一幅幅美妙奇异、如来自另外世界的画作。作者介绍则打上了:自闭症、智力障碍、精神障碍、脑瘫……的标签。

短短几个小时内,项目成功筹款万。作为一场公益活动,无疑是成功的。

但现实是,在这些作者中,大部分并不是真正的“小朋友”,他们有的十几岁,有的二三十岁。因为各种病症,他们始终没有“长大”。无法适应社会秩序,更无法独立生活。

心理障碍的患者拥有异于世人的才能,就像是上天另一种形式的馈赠。这种充满了戏剧张力的设定,满足了吃瓜群众的新鲜感和好奇心。

但这些藏在画作背后的痛苦挣扎,却没有被大众看见。

根据公开的研究结果显示:

16.6%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得不与疾病终身为伴;

1/3~2/3多动症学龄儿童的ADHD症状会一直持续到成年。

2/3的自闭症患者无法独立生活,3/4的患者智力发展迟滞;

15%-20%的心境障碍患者疾病呈慢性化,社会功能也难以恢复病前水平;

85%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难以缓解,可在反复发作后表现不同程度的精神残疾状态;

此外,巨大的家庭照护负担、经济负担、药物副作用、亲属朋友的负面评论等,也常常让患者本人及其家庭不堪重负。

这些事实,都与浪漫化的描述与想象大相径庭。

02

浪漫化会带来一些误解和伤害

艺术家梵高,因双相障碍在痛苦和挣扎中走向毁灭,在大好年华举枪自尽,无疑是个悲剧。但世人忽略了双向障碍给梵高带来的痛苦,却对他留下的繁星、极高的艺术天赋和戏剧性的割耳故事津津乐道。

心理障碍浪漫化会让人们对心理障碍产生误解,甚至不切实际的期待,造成更多伤害。

有些人可能会以为抑郁症只是情绪不好,属于矫情发作。但事实上,抑郁症患者除了情绪问题,还有认知与躯体症状,大脑结构也会发生异常,以及伴有较高的自杀风险。

又或者,有一部分观众在看了电影《雨人》后,开始误以为自闭症患者都像雷蒙一样有超强记忆力。

但现实中,绝大多数自闭症患者没有超常能力,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当被发现这一部分人群满足不了幻想,甚至还有违反社交规范的行为时,他们变得不再可爱,甚至令人厌烦。

痛苦并不能被浪漫滤镜掩盖和美化的,而疾病的污名化也将随着期待的落空涌来。

03

给疾病贴标签,会影响大众的正确认知

医学期刊《新英格兰杂志》一项系统综述曾指出,和躁狂患者相比,轻躁狂患者很少寻求诊治,这种现象和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密切相关。

在临床上,有些患者在(轻)躁狂发作时自我感觉良好,思维活跃、侃侃而谈,周围人评价他很聪明、有想法、很有创造力。

但事实上,看似积极正面的躁狂发作期,远不如抑郁发作的频率高。如果为了短暂地成为天才,而舍不得疾病,那么可能在多次发作后使病情恶化,症状加重,治疗更困难。

另一方面,随大流给自己贴疾病标签的人,也可能无意中将所谓成功的治疗经验分享给他人,造成信息混乱。

又或者为了让自己与标签更相似,无意中模仿了某些病态的思维方式、态度、行为,最终让疾病标签变成疾病本身。

网络上有许多心理疾病自测题,帮助我们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风险,理解我们的情绪状态。

但这种自我诊断的行为,也助长了标签化疾病行为的发生,需要我们保持警惕。

自我诊断是一件十分冒进的行为,且心理测量并不等于疾病诊断。即使在某些心理疾病的量表上得分较高,也并不意味着患有某种心理疾病。

在临床上,只有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才有资格作出诊断。

04

比起天才化、浪漫化,真正的尊重才是正常化

借助感情和传奇的力量,让心理障碍患者不再被厌弃,增强社会对他们的接纳欲望,这是艺术起到的积极意义。

但痛苦并不会因为艺术的包裹而消失。那些关于心理疾病的传奇故事,或许能给病人带来短暂的安慰。

这种不真实的描述,可能让真正需要治疗的病人产生错误态度,认为自己不用治疗,最终可能耽误治疗。

天才化、浪漫化,事实上和污名化,边缘化一样,本质上都是非正常化。天才只是很小一部分,大部分都是在病症里挣扎的人。

相比标榜为天才,对精神病人最大的尊重是将他们正常化。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或许我们该给心理障碍松松绑了——把心理疾病看做正常疾病的一种,既不排斥,也不神化。

或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客观地认识心理疾病,而患者也能更勇敢地踏上自我救赎的路。

怀着医疗人的初心和使命,曼朗医疗(Mindfront)致力于将国际前沿的循证医学治疗项目和整合医疗服务体系引入中国。

如果你有任何疑惑,都可以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