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脑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诗刊头条诗人王计兵,让人想到余秀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年8月,《诗刊》“头条诗人”是王计兵。《诗刊》以“新骑手”为题,发表了王计兵的9首诗,外加一篇创作谈《文字是一种砂纸》。无论如何,能成为《诗刊》“头条诗人”,应该还是每位诗人最大梦想的。

图片来源于中国诗歌网

这9首诗中的第一首是如下所示的《艾山》,这首诗不长,也挺好理解。诗人把平原比喻成一张纸,把大山比喻为印章。这样的比喻,还是很新颖很形象的。然后诗人写到了艾山,并有了“国泰民安”的祝福。

图片来源于中国诗歌网

这首诗,和现在的“著名诗人”的诗不太一样。既不那么“高深莫测”,也不那么“废话连篇”。这样的诗,一般情况下,是难以登上正式的文学刊物的。但是这次王计兵不仅能登上《诗刊》,而且还能成为“头条诗人”,确实不常见。

现在的诗坛,总喜欢给诗人贴上标签。比如王计兵,好像就被称为“快递诗人”。而王计兵的经历,让他有了“底层诗人”的感觉。因此,《诗刊》发表王计兵的诗,似乎是在表达扶持底层诗人的一种态度。

图片来源于中国诗歌网

这种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但这样的态度,还是得以作品为前提,不能为了扶持底层诗人而用力过猛。《诗刊》曾经猛推的“脑瘫诗人”余秀华,可能就是一个例子。

据介绍,王计兵和余秀华有很多相似之处。都经历过生活的艰辛,都是在年开始写诗,都属于“大器晚成”的诗人。但王计兵想要达到余秀华那样轰动的程度,应该是不大可能的。这与王计兵自身有关,也与时期的不同有关。

王计兵余秀华(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从王计兵、余秀华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少诗歌爱好者是可以写出不错的诗的。但他们的作品,要得到诗坛的承认,离不开“机缘巧合”。而这种机缘巧合,具有极大的偶然性。

这种“偶然性”,说实在的,说不清也道不明。只能看诗坛的意愿,或者是《诗刊》的意愿了。如果诗坛想推出一位“底层诗人”,那被选中的人,就成了幸运儿。因此,这有点撞大运的感觉。

王计兵(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掘推出底层诗人的作品,应该是一本诗歌刊物重要的任务,而不是仅仅展示一下态度。就拿这一期的《诗刊》来说吧,就发表了莫言的15首“杂诗”。这15首杂诗,其实是莫言的随意之作,却被《诗刊》迫不及待地发表了出来。

所以,扶持底层诗人,看起来更像一场“秀”。既然是秀,那就有热劲过了的时候。到了这个时候,谁还记得那个底层诗人?就像余秀华,诗坛现在谁还会提及她?认可她?但愿王计兵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王计兵(图片来源于网络)

总的来说,王计兵的诗,应该是符合绝大部分读者的期望的。也就是说,他的诗,应该会得到不少读者的认可。至于诗坛有多少人认可王计兵的诗,不得而知。即使是《诗刊》有多少人认可王计兵的诗,同样是一个谜一样。

王计兵能成为《诗刊》“头条诗人”,不能说是底层诗人的胜利,也不能说是王计兵的胜利,只能说是《诗刊》的胜利。至少《诗刊》有了为底层诗人发声的美誉了。而这个美誉能持续多久,不用拭目以待,莫言的杂诗能登上同一期的《诗刊》,好像就能说明问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