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脑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余秀华不顾舆论继续写黄诗,可敬还是可 [复制链接]

1#
引言

中国是一个文化之邦,古往今来我们国家出现过许多有关文化的名人。但是由于文学是较为主观的,因此也会时常引发人们的争议。就比如在当代文坛中却有这么一位奇女子,她通过写“*诗”而出名,曾经数次掀起舆论的浪潮。有些人认为她亵渎了文化,但是也有人认为她是一个可敬的诗人,而她便是余秀华。

天生“脑瘫”的苦痛

于秀华出生于年的一个农村中,她的家境很差,而且自出生开始就总受到命运的愚弄。在余秀华即将出生的时候,于秀华的母亲因为出现意外,导致在生产的时候处于一个缺氧状态,从而使于秀华在出生之后不久便被诊断出来了脑瘫,而且根据医生所说,于秀华会随着自己身体的成长而逐渐变得行动不便,同时说话也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于秀华连像普通人一样生活都做不到。由于当时的医疗技术不是非常发达,于秀华的病基本上是不可能被治愈的。

所以虽然家里人都非常的心疼他,可是奈何命运弄人,他们也只能是任由自己的宝贝女儿受到其他同学的欺凌。在学校的压力之下,于秀华也是越来越不愿意读书,而且他的家境也负担不起,他上大学的高额费用。在读完高中之后,余秀华便选择了辍学。

只是赋闲在家的生活实在无聊,而于秀华因为病又不能外出打工,只能每天宅在家中,为了打发时间,于秀华便拿出了自己在高中时曾经买过的几本诗集阅读了起来。就是这样的一次偶然机会,让余秀华开始对写诗感兴趣,她沉醉于诗歌的文化之中便想着自己也要创作一番。

此时邱华已经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乐趣和方向,可是不知情的余秀华父母却总想着还是要趁早为女儿做打算,既然于秀华不能自己工作,那么就必须要找到一个能够照顾她一生的男人,否则当父母老去死去,又有谁来照顾这么可怜的姑娘呢?于是在余秀华才十九岁的时候,于秀华的父母就开始四处托媒人为她说亲,只是余秀华的条件实在是太差了,找来找去也只找到了一个比她大十三岁的男人。而且这个男人也不是本地人士,而是一个流浪汉是在四处漂泊之后,无处可去,才来到了村子里。

诗歌带来的救赎

这样的婚姻注定是不幸福的,于秀华埋怨丈夫不懂自己的才情,而她的丈夫则认为余秀华太过矫情,所以新婚过后没多久,余秀华的丈夫便选择了去外面打工,而于秀华则自己留在村中,继续阅读自己所喜爱的诗集。待她的阅读量逐渐变得越来越多之后,余秀华也开始试着用自己的话去写自己心中所想。于秀华写下的第一首诗名叫《印痕》,由于余秀华在当时的文采还不是非常出众,而且也没有认识的诗坛的人可以为他引荐,所以这首诗只是她自娱自乐的一部作品罢了,根本没有掀起任何的水花。

在之后,余秀华似乎也意识到了若是只在屋内空想,是写不出有深度的作品的。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她便选择了和朋友一起去外地打工,并且在那里创作了许多作品,还出版了相关的诗集。或许是因为余秀华的人设太过特别,既是农村妇女,又是一个天生“脑瘫”,人们出于猎奇的心理便购买了她所写的诗集。

年的时候,余秀华的诗集销量突破10万册,给这个农村妇女带来了无限的荣光,但是也让她陷入了舆论风波之中,有不少人都质疑于秀华,不过是仗着自己的人设比较稀奇,所以才能靠着一些烂诗出名而已,她的诗其实是在亵渎文学,根本没有任何的艺术价值。

但是有贬低的声音就有夸奖的声音,也有一些人在读过余秀华的诗之后,认为她的思想还是非常有深度的。他们认为诗人本来就应该大胆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而余秀华的诗恰好就做到了这一点,还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是非常难得的,大家应该鼓励这样的作家。

结语

尽管议论纷纷,但是于秀华对于诗歌的热爱和坚持写作的心却始终都没有变过,她不管外界的说法如何,只愿用自己的诗笔去抒发自己的感情。毕竟在余秀华的心中,是诗歌给了她勇气,让她能够拥有一段新的人生,让自己有了能够发挥价值的舞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